智能安防已經步入從從產品到服務的發展新趨勢
隨著現代社會安全的需要,一個新的產業——安全產業誕生了,即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物理保護等技術手段,建立三維社會保障防治體系,防范和應對各種風險和潛在挑戰。
2020年,全球監控市場規模為11.61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3.85億美元。從出貨量來看,2019年全球安全鏡頭出貨量為3.13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4.31億美元。與19年相比,安全運維服務和工程市場份額持續上升,產品市場增速逐漸放緩。安全產品開始從軟硬件產品轉向人工智能、運維,即銷售轉向服務。其中,運維服務的市場份額接近10%。

隨著基礎技術的發展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在新興技術迭代更新的推動下,智能已成為安全產業發展的主流形式。安全產業的內涵正在擴大,并逐漸從數字時代轉變為網絡和智能時代。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安全鏡頭市場股票消費者安全的興起是不可避免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未來消費者安全的主流趨勢。
近年來,國內產業促進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較早的行業,安全行業在產品和應用方面取得了更深入的進化。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解決安全業務場景中復雜的計算問題和多因素、動態和可擴展的推理問題,幫助用戶在算法和計算能力的支持下完成感知、認知和決策支持。
國內安全產業分析
中國安全產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資和研發力度,形成了從上游芯片、關鍵部件研發制造到中游人工智能安全軟硬件產品設計制造、下游系統集成、運維服務的產業鏈。

中國上游制造商的作用相對固定,但中下游制造商在產業鏈中的界限相對模糊。安全制造商、人工智能公司和云服務制造商可以通過集成商渠道或直接客戶模式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或定制的產品和服務。一些集成商還可以直接為客戶提供與人工智能安全相關的硬件產品、軟件技術甚至后期運維服務。角色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更加復雜,產業鏈更加開放。
從今年開始,安全行業開始進行結構性調整。預計未來將有4-5年的調整期。屆時,市場增長率將開始放緩。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過900億元。人工智能開始滲透到下沉市場和泛安全等領域的發展模式,如公共交通,將從以往的廣泛數量轉變為精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