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珠寶批發商和零售商開始調整自己的業務
批發還是零售?對于大多數珠寶從業者來說,一開始,這是一個不假思索就能回來的問題。然而,隨著行業環境的變化,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是今年,在疫情影響依然嚴峻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愿意堅持自己的身份角色。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先談幾個現象。
現象一:從工廠到展廳,從大企業到個體產業基地都在進行電子商務直播,從工廠到展廳,從大企業到個體經營者,從商店到網上商店,從網上到線下,可以說是全國直播,每個人的微信業務。

現象二:不到三周,“家電女王”從23萬到33萬,董明珠直播帶貨之旅.1億再到7.03億,實現了從翻車到刷新行業紀錄的優秀翻盤。不為人知的是,在不斷刷新的成交額背后,有很多代理商“支持”。
這種“支持”,一種情況是,品牌總部向代理商下達任務,必須在直播間取貨。因此,通過不同的渠道下訂單和流程。另一種情況是,在實體渠道嚴重缺貨的前提下,大量經銷商以低價購買商品和囤積商品,因為董明珠直播間的價格比正常代理價格便宜。這種現象也存在于珠寶行業的品牌直播中,尤其是創始人老板親自銷售商品時。
現象三:我不知道深圳的制造商什么時候開發了300或500塊K金裸鉆石寶石,走在水貝的街道上隨處可見這樣的熱門海報。但早些時候,一些知名品牌隱約推出的合金嵌入幾厘米裸鉆石的合金,甚至銷售了數萬件。在這些低價珠寶的背后,是十幾十元的毛利潤,低于銀首飾的利潤。
現象四:一些品牌和一些領先的網絡名人做特別活動,看起來銷售相當可觀,非常受歡迎,實際扣除坑費、傭金扣除和退貨成本,幾乎不賺錢,但這些品牌零售商仍然喜歡,無數空心尋找大網絡名人珠寶制造商也是一個接一個。

除了批發商和零售商在珠寶交易鏈中的責任差異外,僅從利潤水平來看,整個珠寶行業在參與階段的利潤已經非常趨同。總之,這種現象是“批發零售,零售批發”。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珠寶制造商和批發商自己制作了詳細信息頁面、單一產品包裝和短視頻直播。他們逐漸學會了用零售思維批發。
另一方面,為了追求銷售、知名度和知名度,零售商越來越注重選擇簡單直接的殺價策略,試圖直接發動價格戰殺死競爭對手。因此,零售商的綜合毛利與批發商的綜合毛利幾乎相同,以消除廣告費、銷售費、運營費和行政人力費。
當前的珠寶工作環境迫使幾乎所有的批發商和制造商忘記他們的角色,只考慮銷售、訂單和賺錢。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無可爭議的。然而,從行業發展的更高維度來看,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現象。
這個行業一旦形成“批發商零售,零售商批發”正常情況下,這個行業一定是在痛苦的轉型中,劣幣驅逐良幣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每個人都不能在這個行業賺錢,高質量的企業將開始集體逃離,轉變為其他行業,最終的山崩,無論是零售商還是制造商。雪崩時,沒有雪是無辜的!
當然,有些人肯定會說,當整個行業的交易鏈和相關階段足夠平坦時,就會有新的商業形式和機會。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最好的商業形式是什么?真正健康、持續和長期的方式是什么?
無論是批發商還是零售商,都屬于渠道。過去,渠道賺的錢主要來自差價和信息不對稱。在這樣一個行業的嚴冬,我認為每個零售批發商都應該再次審視自己在整個行業鏈中的地位。
當珠寶行業被移動互聯網深度重建時,我們應該是重建方,而不是等待重組。如果我們能利用自己的行業經驗與整個零售業的變化合作,那么你就可以從改進的模式跳到改變的模式。